深圳,作为中国第一个“设计之都”,以年轻、开放、包容的心态拥抱当下与未来。设计互联创办于深圳,是招商蛇口旗下首个综合创新聚合力平台。“2023芭莎艺术设计大赏”主席团评委、深圳设计互联总监赵蓉与我们探讨并分享了大湾区文化与建筑的设计理念。
随着“超感设计”时代的到来,设计互联作为一个文化艺术机构,在深圳的艺术生态中扮演着越来越多元化的角色,不断为观众创造与设计、艺术对话的可能。在赵蓉的采访过程中,我们谈到这间美术馆对设计、艺术创新发展的思考,捕捉到了一个时代下,设计融入社会情境的真实变化。
赵蓉2012年从国外回来,参与在深圳筹备国内第一个设计主题机构,就是“设计互联”。在过去的12年中,她历经着不同角色变化,参与美术馆的筹备和设计、城市文化项目的顾问,从建设到运营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到如今担任设计互联总监。
在一个好的时候艺术机构可以呈现一片美好的图景,在现在经济和行业调整阶段,机构也在面临挑战。前两年疫情期间,她接到了负责“设计互联”机构的任命,“设计互联创办于招商蛇口和V&A的合作,承载了独特的愿望和使命;那时也是国内艺术机构整体发展特别好的时候,有很好的基础。”
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设计互联
“设计互联”于2015年成立,是招商蛇口为运营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而创立的机构。通过中外合作,“设计互联”为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策划了大量展览和公共活动,也开展文化合作与创意教育实践,参与了多个城市设计周、双年展,并在深圳14家学校开设设计课程。
美术馆是城市文化和品质生活的呈现。穿梭在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处处能够感受到这种要求和用心。这座艺术中心由1994年普利兹克奖建筑师槇文彦设计,在空间上是一座联通山、海和城市景观的平台式建筑,槇文彦称这座建筑为“人民的山丘”。空间结构与布局上的开放性,令到达的观众可以像逛公园一样在这里漫游,在花园休憩、在海边散步;有主办展览的主馆区域和演出的音乐厅、也有画廊、咖啡、海边餐厅等,与其说是美术馆,这里更像一个开放的艺术社区。
建筑师槇文彦 ©设计互联
年轻时的建筑师槇文彦
2020年,由设计互联发起策划,与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下文简称英国V&A博物馆)合作出品展览《设计的价值在中国》,在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的设计互联旗下V&A展馆开幕。展览得到了国内众多设计师、藏家和企业的支持,涵盖了138件展品,形成了从风格、解决问题、材料、成本等近30个价值议题的讨论,既是一场面对中国设计历史的溯源,也是一次对设计价值的梳理。
设计的价值在中国展览现场 ©设计互联
“设计的美,承载历史、人文,展览讲述20世纪来的中国设计,这些设计通过改变社会环境与习惯,帮助我们去适应技术和生活的进步。”赵蓉说,“设计互联创办于招商蛇口和V&A的合作,我们希望这个平台能够积极扮演连接者的角色。蛇口工业园是我国第一个工业园区,有创新的基因,我们通过设计去关联相关上下游产业和受众,希望这里持续作为促进深圳创意行业发展的理想之所。”
今年4月,设计互联联合V&A共同发布将会创立新的设计奖项,持续为大湾区在文化创意方面的发展提供支持。赵蓉说:“新的奖项面向创意人才、企业和商业设立,将会把设计的讨论,拓展至更广泛的文化领域,让国际观众看到更多中国设计。”
展览现场《设计的价值在中国》©设计互联
近年来,设计互联策划和主办了大量令人耳目一新的展览,主要集中在时尚、视觉传达、建筑与家居与工业设计多个领域,其中包括香港平面设计之父《启蒙者:石汉瑞》、《想入非非:何见平》、《源于自然的时尚》、《人无完人:Gaetano Pesce》、《Viktor&Rolf》、《日本建筑展》等;既关注设计创作,也把目光投向艺术设计与科技、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等面向未来的议题中去。
展览《源于自然的时尚》©设计互联,摄影:Leo Zhang
最近,设计互联刚结束《多维体:Rhizomatiks》特展,是国际著名艺术家真锅大度先生领导的科技艺术团队在中国首次展览。赵蓉说:“这支团队名字可能大家并不熟悉,但他们却已是颇具国际影响力的创作团队。Rhizomatiks作品涉及演艺、舞美、音乐、视觉等不同领域,包括里约奥运会上呈现的东京8分钟舞台表演,与坂本龙一、羽生结弦等合作的舞台设计。”赵蓉认为,Rhizomatiks是能够代表世界领先技术体验的创作者,在人与技术互动的角度给出了很多想象。
Rhizomatiks展览现场@设计互联
Rhizomatiks展览现场 ©设计互联
曾有媒体给出一个评价:“设计互联展现了深圳年轻又没有包袱的一种活力。”在赵蓉看来这是一个有趣的评价,设计互联2017年对外开放初期,并不是一个传统的美术馆,它希望发展成一个综合的文化平台。
“关于这个愿景,我们在开馆的时候经历了挺长时间讨论。近年来国际上出现的新型文化机构,会把特色空间用文化元素联系起来,它们不仅仅是文化建筑,也可以是园区、公园,空间的繁盛实际上是这些文化要素起到了引领作用。”赵蓉说,“现在线上也很重要,我们即将发布线上的内容平台以及奖项,希望人们既能够看到设计师、艺术家的创造力,也能在更多元的交流空间中相互启发,这是我们的愿望。”
BADA = BAZAAR ART & DESIGN AWARDS
赵 = 赵蓉
在本次芭莎艺术设计大赏参与评比的过程中,你更关注设计师的哪个方面?
我比较看重品牌和设计的实践上的有效创新,也就是在原有的问题之中,能否有一些物超所期的东西。设计是一个渐近优化的过程,除了产品以外,也关系到产业在加工制造、生产分销流程各种方面,而这些改变是很难的,需要很大的决心和代价。我们之前在《设计的价值》、《源于自然的时尚》等展览中都讨论过这个问题。
展览《源于自然的时尚》
©设计互联,摄影:Leo Zhang
这次在芭莎艺术设计大赏里面有几个很有意思的案例,比如萧邦制表和珠宝、松赞在做的新设计,把原来可持续倡议,深入到他们的企业组织、产品生产,甚至服务方式和经营理念里,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好的可以证明设计界、商业品牌界在不断努力、不断变化的努力。
在本次芭莎艺术设计大赏的评审过程中,你怎样看待设计的当下与未来发展方向?
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比如个性化、定制化、回收修缮与更新提升、自然生态考虑等,这些都是一些趋势,体现在很多设计细分领域。当然从创意群体来说设计也越来越丰富,对风格和兴趣的包容度很高,我觉得这是一个还挺明显的行业变化。产生变化的原因,也是因为大众对于设计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以前考虑普世化,解决刚需问题,现在人们希望用到更多和他们自己有情感、风格相关的产品。当然群体从业年龄、技术和新材料的发展都在带来行业变化。
daydream何见平个展 ©hesign, 设计互联
Rhizomatiks展览现场 ©设计互联
芭莎一直在倡导美好生活的方式,你觉得怎样理解这种设计的价值和美好生活的关系,在这次评审过程中,有没有观察到生活和设计的结合?
总的来说生活还是越来越丰富了,这里面就可以包容各种对美好生活的理解,我想我们要面对的是如何协调这些不同理解。
本年度芭莎艺术设计大赏的主题是“超感设计”,你怎样理解超感和设计之间产生的化学反应?你认为“超感设计”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
超感设计是不是在强调超越感知的设计,感知对设计创造和接受是重要的,但感知可能也会带来一些偏差,需要理性校政,可以显示出设计文化与社会责任的一面。
你觉得设计或者是艺术领域带给您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在这次的活动中,能够感受到设计多样化的发展。以前我们会为设计分类,从平面设计到品牌设计等,但现在设计更综合多样化,并且有更多的设计师在尝试和在地文化结合,内容越来越丰富,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能够持续性的现象,我也特别期待每年都可以看到更多优秀的设计作品。
展览《源于自然的时尚》
©设计互联
在AI技术不断革新的今天,你怎样看待设计与科技的关系?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人工智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变革。这种变化是全面的,涉及到各行各业,设计师应该主动去接近这种变化。很多时候大家认为技术会带来一些对于传统人工的更替,尤其影响到创意行业,但在你真正了解这项技术的情况下,其实会发现还是有很多可以合理运用的空间。我看到已经有很多设计和艺术团队在思考和实验,我也希望大家可以先学习和了解这项技术。原本我们的行业可能受学科和知识体系的限制,存在一些跨专业无法连通的情况,但我想未来肯定是要连通这些知识,而且这些会成为我们的基础知识,在这之上我们再去寻找灵感、深入问题。
展览《启蒙者・石汉瑞》展览现场
总编辑:沙小荔
出品人:董云燕|监制:徐宁
编辑:Guannan、Rita | 撰文:曹璐
封面摄影:余秉强 | 设计:张晓晨
编辑助理:肖瑶